1)第44章:五行天灾情景题_神农道君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考试地点在县衙,因为司农监没那么多桌椅。

  县尊同时兼掌文治,一有理论考试,基本都在县衙的考房。

  县尊李文正没见到,主考官和监考依旧是司农监的熟人,但县衙出人监考的人数增至五十,还多了送饭送水的吏员。

  这次不必考耐力,所以考试中途会有人送饭至考房。

  考试要两天,试卷自然不会少。

  赵兴找到自己对应的考房坐下之后,就等待试卷分发,下来之后共有四十张!

  其中三十张是考题,十张是空白。

  赵兴不着急动笔,先大致看了一下考题,及要求,另外再看是否有错漏。

  前十五张为送分题,属于死记硬背就能得分的题。

  比如:“《月令七十二物候》,出自哪本古书?由何人何时编著?”

  赵兴都不用想,直接写下答案:“出自《时训解》,开平九年,由大司农吴澄编著。”

  或是从著作中截取一句话,填上前一句或者后一句。

  如:萍不生,阴气愤盈。

  答:鸣鸠不拂其羽,国不治兵;戴胜不降于桑,政教不中。

  此题是‘阴阳物候题’,说的是如果阴阳之气中的阴气过重,那么相应的会出现一些反常的‘物候’现象,国家这个时候最好不要动刀兵,也不要下达一些新的政令,否则收效会比较差。

  赵兴流畅的解答,很快送分题就结束。

  来到了筛选考生的情景问答题。

  “城南有风,暴虐而行,春秋多干旱,城东有河,雨量过载,夏冬多洪涝,五谷难以存活,何解?”

  要换做基础理论不扎实的吏员,肯定是直接答,‘以风调雨顺法术改之,则五谷丰登。’

  这么答,如果10分只能给2分,甚至也可以一分都不给。

  因为只有答案,没有过程,对理论考来说不行的。

  而且答也没到点上,这属于是没审清题或者是法术知识理论储备量不够。

  “小城常年刮南风,暴虐而行,吹走了春秋两季的云雨,导致了干旱。但城南又有海,云气升腾,导致夏冬两季出现洪涝,所以这根本不是一道天时题,而是一道地利题。无论用什么天时派的法术都是错误的。”看清楚题中蕴含的陷阱后,赵兴开始答题。

  其实也很简单,解决它的办法,就是曹溪真君曾经做过的事。

  “养地脉于南,地高则风调,修渠道于东,引水绕城而行,另择城东洼地,蓄水于湖,再修归元水车,则四季雨量均衡。辅以节气令,三年则风调雨顺。”

  赵兴写完,确定能拿满分数,这才继续往下作答。

  一直到最后一题才碰到了难度。

  这是一个涉及到五行四时宜忌的情景问答题:

  “地阴寒,春木不用,夏阳蒸,蝗虫茂生,何解?”

  字数越少,题越难。更何况还是一个联动题。

  因为它描述季节紊乱和天灾异象,题目把两者都联系

  请收藏:https://m.mfbqg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